学会动态

2025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宜宾兴文县成功举办

来源:中国管理科学学会    日期:2025-06-23    浏览量:145次

2025620日至22日,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指导,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和成都理工大学联合主办的“2025年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在四川省宜宾兴文县成功举办。本次会议聚焦新质生产力赋能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主题,吸引了来自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四川大学、中山大学、东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中国海洋大学、西南财经大学、云南大学、贵州财经大学、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内蒙古大学、南京师范大学、北京工商大学、重庆师范大学等50多所科研院所、高校和相关机构的200余名知名专家、青年学者及行业精英,共同探讨旅游管理领域的前沿理论与实践创新,为推动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和全域旅游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开幕式由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旅游管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王英杰研究员与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赖斌教授共同主持。中国管理科学学会常务副秘书长张晓波,四川省纪委监委驻成都理工大学纪检监察组组长、成都理工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唐清利教授,宜宾文旅会展集团总经理李建章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图片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会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向锦武教授莅临会议,并以《低空经济赋能文旅产业》为题作主旨演讲,为与会学者和从业者带来新的产业思维。作为长期深耕低空经济领域的权威专家,向锦武教授系统性提出以多层级空域开发为支点,通过通航飞机、无人机集群、载人飞行器等新型运载工具,构建空中观景廊道+智慧服务驿站+旅游新业态的低空旅游发展创新体系。并分析了珠海、重庆等案例,提出低空经济不仅可打造30分钟速达景区的空中交通网络,更能通过AR全景导航、无人机灯光秀等技术创新,为游客构建多维立体的沉浸式体验。

图片

本次大会特邀5位国内旅游领域权威学者,围绕旅游管理行业前沿议题展开深度研讨,深度剖析旅游产业多维发展路径,从风险防控到数字赋能,从生产力革新到学术研究突破,再到新兴疗愈业态,全方位勾勒出中国旅游管理发展的未来图景,为新时期文旅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中国科学院大学李建平教授以《基于多源数据的动态旅游风险感知》为题,介绍了团队整合地震预警数据、景区客流动线、社交媒体舆情等多源异构信息流数据等,构建的旅游风险评估模型,可优化和提升旅游景区的营销、预测和应急管理能力。

北京大学窦文章教授在《数字赋能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报告中,系统性阐释了区块链确权、元宇宙场景重构、AIGC内容生产三大技术集群的赋能效应,提出要通过深挖旅游消费潜能、构建优秀文旅供给体系、培育新型消费需求、强化入境旅游服务以及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等系统性措施。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周建明教授级高工就《旅游新质生产力及实践思考》,介绍了场景化消费、体验式制造、柔性化供给构成的多重价值链,指出未来五年文旅新基建投资应侧重沉浸式体验设施与智能服务终端建设。

北京第二外国语大学厉新建教授在《十五五时期旅游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中,犀利指出当前学界存在的现象:重应用轻理论、重现象轻本质、重技术轻人文、重国内轻国际,提出构建纵向深化旅游理论研究、横向拓展旅游方法实践,着力破解旅游管理科学的理论瓶颈。

四川大学杨振之教授在《旅游市场与文旅产业发展催生的旅游疗愈时代》报告中,前瞻性提出旅游疗愈时代已至,呼吁建立国家级旅游疗愈标准体系,培育专业康养疗愈服务人才队伍,打造具有东方文化特色的疗愈旅游范式。

图片

会议围绕新质生产力与旅游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链与数字化转型”“旅游消费变革与供给侧改革”“数智技术与旅游管理应用等热点议题,设立了5个平行论坛和1个青年学者专场,并邀请《国土资源科技管理》李文瑛编辑、《Tourism Review》徐菲菲副主编和《中国生态旅游》宁志中副主编组织了期刊编辑与作者交流座谈会,与参会学者和学生进行了充分沟通对话,分享了最新旅游研究进展和绿色转型、生态保护、数字技术应用、乡村振兴等等多个热点领域的前沿科学问题。

图片

闭幕式由成都理工大学管理科学学院院长赖斌教授主持,王英杰研究员在总结发言中认为这次大会取得了圆满成功,来自37家机构的学者分别分享了包括主旨在内的49个学术报告,具有覆盖面广、科学性、前沿性和前瞻性强等特点;提出旅游管理专委会今后将秉承其发展宗旨,构建跨领域协作平台,会同同行学者与从业者,聚焦旅游研究核心议题和发展热点,通过组织学术论坛、专题研讨和行业调研,推动学术创新与产业实践相结合,助力中国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为旅游管理和决策提供智力支持。